申请股票杠杆可底下的农民联合会根本不买账
为什么一个国家在庆祝稻米产量创下历史新高的时候,却突然下令禁止进口一粒米?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事?
这事儿得从几年前说起,当时菲律宾搞出了一个叫《大米关税化法案》的东西。听起来挺高大上的,说白了就是把以前的进口配额给废了,谁想进口大米都行,只要交税就行。
当时的说法是,这么一搞,市面上的米就多了,老百姓就能吃上便宜饭了。这逻辑听着是不是天衣无缝?简直是为民着想的典范。
可谁能想到,这扇大门一开,涌进来的不是什么甘泉,而是直接能把本地三千万农民淹死的滔天洪水。这部听起来无比正确的法案,就这么一步步,把无数靠天吃饭的家庭,推到了血本无归的悬崖边上。
你可能觉得奇怪,丰收了还能破产?没错,现实就是这么魔幻。今年的上半年,菲律宾的稻谷产量冲到了九百多万吨,破了历史记录,这本该是敲锣打鼓的好事。
可农民们看着自家金灿灿的稻田,心里却在滴血。因为他们发现,自己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谷子,根本卖不上价。
市场上到处都是从越南、泰国涌进来的廉价大米,再加上隔壁的印度也放开了出口,国际米价哗哗地往下掉。那些私人贸易商就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,拼了命地压价。
农民们种一公斤稻谷的成本,里里外外算下来得要个十二到十四比索。可收购价呢?只有八比索,狠一点的甚至更低。
这是什么概念?就是你每卖出去一公斤米,自己还得倒贴四比索进去。一个普通的农户家庭,一个收获季下来,可能就要白白亏掉四千比索,这差不多是他们半个月的活命钱。
丰收,在这个时候成了一个无比残酷的诅咒,收成越好,亏得越惨。很多农民看着堆积如山的稻谷,真的连哭都哭不出来。
就在这种绝望的氛围里,总统马科斯出手了。他直接按下了“暂停键”,一纸命令下去,从九月一号开始,整整六十天,除了少数特色品种,主要的大米一律不准再进口。这个决定,就像往滚烫的油锅里泼了一盆冷水,整个市场都炸了。
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。政府内部自己都快吵翻了天。
农业部长劳雷尔出来打圆场,说这只是一个“校准式应对措施”,是想在保护农民和不让米价飞涨之间走个钢丝,算是个缓兵之计。可底下的农民联合会根本不买账,他们直接炮轰这个政策就是一张“创可贴”,顶多算个心理安慰。
他们觉得,那些进口商早就听到风声了,肯定会在禁令生效前疯狂囤货,等禁令一开始,照样有的是进口米冲击市场。
他们认为,真正有用的办法,是把去年为了平抑物价从35%降到15%的进口关税,再给涨回去。可政府又怕,关税一涨,城里人的米价立马就得跟着涨,到时候又是另一群人要叫苦连天。
说实话,菲律宾政府是真的怕了。他们对大米的恐惧,是刻在骨子里的。很多人可能还记得2008年那场全球粮食危机,当时国际米价疯涨,菲律宾国内直接闹起了“米荒”,社会秩序都差点崩溃。瑞士信贷银行甚至预测那场危机能让整个国家的GDP掉一个点。
那次危机给他们留下的教训太深了:这个国家的饭碗,实在是太脆弱了,风一吹就可能碎掉。所以今天,他们宁可冒着得罪全世界的风险,也必须出手干预。
这一纸禁令,在菲律宾国内掀起巨浪,而在国外,则引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地震。要知道,菲律宾可是全球最大的大米买家,他一“罢工”,整个亚洲的米市都得抖三抖。
消息一出,越南和泰国的米商们估计当晚就没睡好觉。泰国那边已经证实,很多原本定在九月一号之后发货的合同,现在都悬了,货根本出不去。
数据显示,光是去年,泰国卖给菲律宾的大米就价值三亿多美元,今年上半年又卖了十几万吨。现在最大的客户突然关上了大门,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个晴天霹雳。
印度大米出口商协会的主席也出来说话了,他觉得这事儿会给本就过剩的全球米价带来更大的压力。事实上,亚洲的基准米价已经跌到了八年来的最低点,菲律宾这一手,简直是雪上加霜。
你看,一碗小小的米饭,背后牵动的,就是一场波及数个国家的国际贸易博弈。
当然,最直接感受到冲击的,还是菲律宾国内的老百姓。对于农民来说,这六十天的“保护期”或许能让他们喘上一口气,卖个好点的价钱。但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贫困家庭来说,这绝对不是什么好消息。
有分析就指出,禁令可能会让零售米价每公斤涨上一到两比索。这点钱对富裕家庭来说不算什么,但对那些每天都要为了一家人的口粮奔波的人来说,就是压在身上的又一座山。
菲律-宾国家经济与发展局的局长也坦言,他们现在就是在走钢丝,一边是农民的收入,一边是消费者的负担,想两头都顾上,太难了。其实,他们也一直在想办法。
比如那个《大米关税化法案》通过后,政府就配套搞了一个“大米竞争力增强基金”,每年从关税里拿出一百亿比索,给农民买机器、换良种,想帮他们把“身子骨”练强壮一点,好去跟进口米竞争。
可从现在的情况看,这笔钱的效果,似乎没能完全顶住廉价进口米的冲击。
说到底,频繁的台风和一些历史遗留的土地问题,让这个国家的粮食生产始终戴着镣铐跳舞,长期依赖进口已经成了一种惯性。美国农业部甚至预测,到了2026年,菲律宾的进口量还得往上涨。
这六十天的暂停,更像是一场赌博,一场实验。政府想看看,切断了外部输血管之后,国内的农业循环到底能不能自己转起来。
六十天之后,那扇门会再次打开吗?当一个国家的饭碗必须在全球化的惊涛骇浪里求生存,那碗米饭的味道,究竟是甜,还是苦?
(免责声明)文章描述过程、图片都来源于网络,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无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如有事件存疑部分,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!
交易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